铁观音 > 铁观音百科 > 铁观音历史 >

安溪铁观音的茶叶历史 含高清视频

安溪位于福建东南沿海,茶叶生产历史悠久,以乌龙茶闻名世界,尤以铁观音最为出名。安溪地区地理位置、气候条件优越,生态环境良好,所生产的安溪铁观音品质极佳,并入围中国十大名茶。

 

安溪茶叶的起源

自古高山云雾出好茶。安溪地处戴云山东南坡,地表自西北向东南倾斜。境内多山,有千米以上高山2461座,群山环抱,峰峦叠翠,河谷盆地串珠般分布在西溪、蓝溪沿岸,草木繁茂。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,地处东南沿海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年降水量在1600~2000毫米之间,年平均气温21℃,年日照数1900小时左右,无霜期260~324天,季节性变化明显。更妙的是,与沿海有崇山之隔,不受海风侵扰。

加上境内高山之上,终年云雾缭绕,空气清新,绝少污染,早晚冷,昼夜温差大,相对湿度78%以上,有“四季有花长见雨,一冬无雪却闻雷”之谚。此外,高山植被丰富,枯枝落叶,形成一层厚厚的地表覆盖层,土壤质地疏松,结构良好,养分齐全,特别适宜农作物和茶树、果树生长。

古有“龙凤名区”的美誉。北纬25°附近地区,是我国野生大茶树主要分布区域。安溪恰处北纬24°51′~25°26′间,自古至今,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,经过长期的演化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野生茶树屡被发现。1957年,在蓝田乡福顶山等地也发现2个茶树野生种。蓝田大茶树也成苦茶,因味苦而得名,分布在蓝田乡福顶山森林中,株高6~7米,树干挺直,茎粗2厘米左右,叶长11~17.2厘米,树冠呈伞状,树幅2米多,历史以来当地群众有少量采制。在企山顶观音坑一带也发现野生茶,其零星散布在海拔千米以上高山。

铁观音的传说之王说高清视频

1961年在安溪剑斗镇发现的野生茶树树高6.5米,径围58厘米,冠大3.2米。经茶叶专家论证,该茶树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生长历史。此后,西坪、福前等地野生茶树的陆续发现,更表明安溪具有丰富的茶树资源。

安溪茶业是伴随着中国茶业重心的转移而发源

中国,是世界茶叶的发祥地。早在4000多年前,传说中的神农首先发现茶。“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而解之”。这里的“荼”就是现在的“茶”。据茶史资料表明:“茶”正式见诸文字记载的是公元前200年左右秦汉年间的字书《尔雅》,称茶为“槚”;汉代司马相如在《凡将篇》种最早记载将茶作为药。中国饮茶和人工种植茶叶的历史,则在3000年以上,最早种植于帝苑,巴蜀最早把茶发展为业,并将茶作为贡品纳贡于西周。西汉时,饮茶、种茶已由宫廷帝苑逐步走向民间。

西汉时,民间饮茶已逐步发展成为风尚,在地主富豪家中,还出现了专用的茶具。全国统一后,随着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,中国茶业的中心逐步向东部和南部转移。西晋时,荆楚一带逐步发展成为茶文化传播的重要地区。东晋、南朝时,茶业的重心开始向长江下游一带进一步转移。唐朝中叶,东南沿海地区茶业迅猛发展,逐步成为茶业的重心。唐上元元年(760年),陆羽潜心着述内容博大精深、对后世产生极为深远影响的科学巨着、世界第一部茶书--《茶经》,历时二十年,于建中元年(780年)刊印出版,被世人尊称为“茶圣”。自此,饮茶之风传遍全国,成为举国之饮。

提示:请认准铁观音官网,立即购买>>

老侯手机和微信:13859366756(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)本文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。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。

请致电:138-593-66756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