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观音 > 铁观音百科 > 铁观音历史 >

铁观音起源探考与三个传说美丽传说

喝惯乌龙茶,我对其中的精品“铁观曰"情有独钟。“铁观音"是我国乌龙茶的交佼者,驰名海内外。它的发祥地在福建省溪县西坪镇,这是世人公认,从无争议。

曾去过安溪多次,但从未涉足西坪。去年初,我在参加安溪县国际茶业高峰会期间,专程走访西坪镇,探觅“铁观音"原产胜迹。

西坪距离安溪县城不远,有着便捷的公路直通。进入西坪,山路逶迤,群岭拱抱,地势险峻,呈现出一种殊异的景观。我一路上《放眼四望,一垄垄的茶园弯转交织,由近至远波漫延荡,环带形的茶树丛,从山脚到山巅梯次层叠,工整有序,锦绣般的大地旖旎秀丽。虽然时序已是冬日,山岚雾霭依旧恋恋不舍地在无际的茶山中袅袅飘忽,树青叶绿勃勃生机。我心想,这样的山,这样的地,怎能不长出好茶叶呢!

安溪栽培乌龙茶已经有千年历史,“铁观音"从存在至今较为一致的说法有三百多年,源自一株(也有说是两株)茶树苗。但是,这株母本茶树在哪里?一说在尧阳村,一说在松岩村。这次,我到西坪,相继去这两个村进行实地考察。两个村各自认定“铁观音"最早源出的所在,均位于山涧岩缝之中,高耸突兀之处,那确实是能生产出好茶的地方。两个村现在对这两个地方十分看重,进行精心整治,兴建纪念碑、亭,吸引游客,以示荣耀。但是,碑亭标志的茶树虽然也有相当年岁,粗壮的茎干外皮皱裂流露出饱经风霜,可惜已不是母本原株。

坚持“铁观音"源产在尧阳村的,主要依据这样一个故事:1736年,也就是清乾隆元年,尧阳南阳有位读书人王仕让,勤奋好学。一日,在书轩旁偶然发现一株生态奇异的茶树,爱不释手,遂移植在书轩圃内,精心培育,适时采摘精制。果然,制成了茶品非同一般,色香味俱佳。次年,王仕让进京,特意带上这一茗茶敬送礼部侍郎方苞。方苞转献内廷,乾隆皇帝饮品之后大加赞赏,“以其茶乌润结实,沉重似铁,味香形美,犹如观音”,于是赐名为“铁观音"。有说乾隆皇帝不仅赐名,还为之亲笔题辞。尧阳村族姓谓王,又因王仕让的缘故,这一“铁观音"来源的说法,被称其为“王说"。

坚持“铁观音”源产在松岩村的,主要依据另一则故事:1725年,也就是清雍正三年,松岩村松林头茶农魏荫,笃信观音菩萨,每日晨昏都要以清茶三杯敬奉。数十年如一日,其虔诚之心感动了大慈大悲的观可以看出,“铁观音"来源于西坪无疑,但是世音菩萨。忽有一夜,观音菩萨赐梦,让具体母本原株在哪里?怎样得名的?各执一他在朦胧间见到一株葱郁温润的茶树。第辞,坚持己见。特别是因何叫“铁观音",一二天清晨,魏荫遵循梦中指引,终于在打“仕"一“农”,大相径庭。在考察中,我寻石坑石崖峭壁上找到一株异于他种的茶树。问再三,阅找资料,着力求证,但是都找不魏荫如获至宝,把它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到足于作为依据的历史文献。从故事本身分铁鼎里,用心护育,亲自培土、莳草、浇析,“魏说"过于虚幻,扑朔迷离,有浓厚的水,采撷制作的茶叶,果然是上品。“奇为神话色彩,实难令人信以为真。“王说”也有观音所赐,又茶紧结沉实似铁,故名曰'铁诸多不一致的地方,茶树的发现,有说是王观音,。”松岩村族姓谓魏,又因茶农魏荫仕让在书轩旁发现的,有说是王仕让偕友游培育制作,这一“铁观音”来源的说法,被南山发现的;“铁观音"的命名,有说是方苞,称其为“魏说”。有说是乾隆皇帝。王仕让一位乡村仕人,与两则故事说来生动有趣。从这两则故事大名鼎鼎的大学士方苞有何交情,乾隆皇帝是否喝过铁观音",是否题过词,都无从查考。看来,故事纯属一种民间传说,是尧阳王族与松岩魏族商品营销的谋略。这种谋略颇似现代社会市场竞争中,推介品牌所采取的手段。

于是,我推测应该是先有“铁观音"之名,才有“铁观音”不同版本的传说。那么“铁观音”是怎样得名的呢?我在百思不得其解中,用闽南方言不断的叨念这个名字时突生灵感,有所领悟,眼前出现古时西坪日常可见的一幕场景:那是春茶采制季节,一日农事忙过以后,茶农们三五成群地聚集一起,品茗消乏,闲聊趣谈,比茶取乐,偶然间喝到一泡罕见的好茶,不由地众口交赞,热烈地讨论开来。这时有人提议,应该给能制作出这样好茶的茶种起个名字,并把它繁植独帜品牌。在命名的七嘴八舌中,有人说要是拿它去斗茶一定夺冠称王;有人说它的茶色特别好看;有人说它喝起来韵味无穷。最后,茶农们把这些优点进行归纳,各取一字给它定名。当然,古时闽南地区乡下的语言交流,用的只能是闽南方言。斗茶的民间俗语也叫“玩茶",“玩”的闽南语音是“七”(t'it)。“看”和“喝”的闽南语音文读分别是“观”(kuan)和“饮"(im)。三个字闽南语音连在一起,就成“七观饮”(t'itkuanimL或许有人认为这名字虽然悦耳动听,但是显得粗俗,似乎不成名字,依照闽南方言的谐音把它为“铁观音",既文雅又高贵,从此广泛流传几百年前的往事,找不到任何文献作为佐证,这也权当是提供品茗时闲谈的一种趣说。

铁观音”的传说众辞不一,这并不奇怪自古以来,只要是独具特色的物产,都会许多附会的盎然趣味的故事衍生。对于这一故事,是虚是实倒也不必认真澄清。这些说故事,无非是人们用来表达对某一特色物产的喜爱和珍惜,“铁观音”也如斯!

扩展阅读——铁观音的三个故事

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西坪镇,发现于清初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,适宜茶树生长。安溪有乌龙茶铁观音、本山、毛蟹和黄旦等60多个优良品种中,铁观音品种最佳。它绿叶红芽,十分美丽,被誉为茶中“皇后”。

成品铁观音茶条卷曲,肥壮圆结,沉重匀整,色泽乌润,带砂绿色,具蜻蜓头、螺旋体、青蛙腿、砂绿带白霜的特征;汤色金黄,浓艳清澈,叶底肥厚明亮,呈绸面光泽;品质香气浓郁持久,音韵明显,带有人参味或花生仁味,也带有兰花香或桂花香。冲泡品饮,滋味醇厚甘鲜,喉底回甘,齿颊留香,韵味无穷,素有“绿叶红镶边,七泡有余香”的美称。是乌龙茶中的极品,多次被评为全国名茶和世界名茶,并逐渐成为我国的国茶。现今铁观音不但已走出安溪,走出福建,而且已走出国门,驰名世界了。

铁观音是乌龙茶茶类中的一个优良品种。铁观音既是茶树品种名称,也是茶叶成品茶名称和茶叶商品名称。铁观音这个名称有些怪异,虽然有些消费者经常购买铁观音,常常喝铁观音,可是却不知道铁观音名称的由来。因此,在谈论属于乌龙茶类的铁观音名称由来之前,非常有必要谈谈有关乌龙茶的传说。

一、乌龙茶的民间传说

福建安溪县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:在明末清初,安溪县西坪乡因山高雾多,乡民以茶为生,狩猎为副。乡里有位名为“苏龙”的茶农,他也是打猎能手,因长年在野外劳动,被太阳晒得乌黑健壮,乡亲们都叫他“乌龙”。有一天乌龙腰系茶篓,身背猎枪上山采茶。采到晌午,正想收工回家,忽然发现一头山獐从茶丛边一闪而过,乌龙立即端起猎枪,“砰”的一声,说时迟,那时快,子弹已打中山獐屁股,但没有毙命,所以山獐负伤死命地奔跑,乌龙则紧追不舍,山獐疲于奔跑,终于失血过多,在深山的白云深处终被乌龙捕获。

等到乌龙把山獐背到家中,已是掌灯时分,乌龙忙于和家人宰杀烹饪,把上午所采摘的鲜叶需要制茶的事给忘了。翌日清晨,乌龙与家人才想到昨天采摘的茶青,没想到,搁置一夜的茶青已经柔软,叶缘呈红镶边,并散发出阵阵的幽香,在炒制中散发出阵阵清香,经冲泡品尝,茶汤味道特别清香甘醇厚,全无往日苦涩之味。乌龙和家人欣喜若狂,连忙邀来邻里近舍的亲朋好友一起品尝,众人慢斟细啜,渍渍称赞乌龙制的茶属于上等好茶。

乌龙并不满足现有的制茶技艺,细心琢磨那天在茶园中采茶→追猎山獐→回家宰杀→翌日制茶的整个过程,终于悟出了一些道理来。那一天所制的茶特别好,可能是鲜叶采摘后放在茶篓里,在追赶山獐时,一路上鲜叶在茶篓中摇晃不止,茶叶互相碰撞摩擦,产生了红镶边,这实质上等于现在的“摇青”。那天晚上忙得不可开交,忘了制茶,把鲜叶搁置一夜,这实际上就是现在的“发酵”。然后经过炒、揉、焙,因而制出了好茶。此后,乌龙把这一套制茶技术传授给乡亲们,结果家家户户都制出了类似的好茶。乡亲们为了纪念乌龙的功劳,就把它这种制作的茶,称为“乌龙茶”。据说后来,乌龙去世了,乡亲们还集资建了一座“打猎将军庙”,还用樟木雕刻了一尊“乌龙”塑像,供奉庙中。

除了上述广泛流传的“打猎将军传乌龙”外,在安溪还有一则“乌龙太子传乌龙”的民间传说。传说很久很久以前,在安溪蓝田的朝天山顶,住着一对相依为命、靠打猎和种茶为生的徐姓父女。一天早晨,女儿姣姣在山涧浆衣洗菜时,发现水中游出一条黑鳗鱼,频频对她摇头摆尾,仿佛有意接近。姣姣迎上去把鳗鱼捞起,放入盛衣的木桶里带回家。回到家中,姣姣不见父亲踪影,地上遗留的血迹却令她触目惊心。不祥之感涌上心头,她以为父亲是被后山那头白斑老虎叼走,急忙中操起刀和弓箭,准备上山打虎。这时,大桶里突然传出男子的声音:“姑娘别走,害你父亲的不是老虎,他是被强盗抓走的。”

原来,东海龙王的第六子———乌龙因不满父王向水族兄弟征收逍遥税,犯了叛逆大罪,被化身为鳗,贬到蓝田朝天山的深潭受罪。姣姣同情乌龙,要把他放回。可乌龙却执意要留下来帮助姣姣。他们约定待辰时二刻乌龙现身之后,即行上山营救。辰时二刻到了,随着屋里闪出一道霞光,突然大开的屋门中走出一位英俊的青年,只见他吹了一口气,平地顿时腾起一阵白云,乌龙牵着姣姣的手腾云驾雾而去了。可是迟了,强盗已把姣姣的父亲杀害了。失去父亲的姣姣无依无靠,乌龙同情她的处境,从怀中掏出一颗宝贝送给姣姣,说:“这是我前年跟随父王遨游月宫时,观音娘娘送的。它叫‘茗茶子’,是月桂的孪生妹妹。只要落地就可长芽成树,它的叶能治人间百病。”姣姣在屋后把这颗“茗茶子”种下后,霎时便长出一棵美丽的茶树,随后乌龙又将制茶的方法传授给姣姣。

乌龙和姣姣在朝天山生活中产生了感情,约定8月15日晚拜月成亲。然而,没到月圆,海龙王便派出虾兵蟹将,把乌龙太子强行带走。姣姣万分悲痛,又无可奈何。为怀念乌龙的情义,就将那棵茶树命名为“乌龙茶”。她把繁殖的苗木送给乡亲们种植,也把制茶技术传授给亲朋好友,因此,“乌龙太子传乌龙”的“乌龙茶”就流传下来了。

二、铁观音茶的民间传说———魏说

据福建安溪民间传说,在清朝雍正年间,安溪西坪乡松林头(今西坪镇松岩村)一位茶农名叫魏荫,又名承荫,字乃树,号科镒,清·康熙四十年(1702年)九月初十生于安溪崇信里尧阳乡松林头村。一生勤于种茶,又笃信观音菩萨,每天清晨和晚上都要在家里供奉的观音菩萨案前点上3柱香,敬奉3杯茶。几十年从不间断,很是虔诚。某一天,一场山火,将魏荫的房子烧得片瓦无存。面对飞来横祸,魏荫丝毫没有动摇对观音菩萨的一片赤诚之心,清理废墟时,他第一件事即是寻找出观音神像,并搭起一座小佛堂,重新将观音供奉起来。

1725年的一天夜里,魏荫在睡梦中见自己荷锄出门,沿山间小径来到一座观音庙旁,只见古松耸立,溪涧上空水雾缭绕,云雾中有3条巨龙若隐若现,恍惚间,隐约传来观音菩萨的声音:“庙下龙潭边石缝中有一株茶树,乃茶中极品,常饮此茶可健身防病,延年益寿。念你虔诚,特赐于你,望你悉心培育,广为传播,造福人间。”话音刚落,只听一声巨响,眼前闪电一闪,3条蛟龙现出真身,一边向观音庙叩首,一边腾云驾雾而去,魏荫随即从梦中惊醒。

昱日凌晨,魏荫在观音像前点香奉茶后,便沿着梦境中的山间小径,来到这座观音庙前,只见四周古木参天,烟雾迷茫,松涛似鼓,飞瀑高悬,一派气象万千的奇特景象,魏荫急忙走进庙里,跪在观音像前,双手合掌,虔诚祈求观音菩萨指点迷津。这时,恰好旭日初升,万道霞光穿过林间云雾,庙的四周烟霓缕缕升空,渐渐散开。一会儿,烟霓散尽,但见3条溪水像3条银龙穿石越涧,奔流而下,离庙不远处有一龙潭,龙潭峭壁的石缝中果然有一株茶树,叶片在阳光下熠熠闪光。魏荫异常欢喜,顾不得周围荆棘丛生,立即攀岩而上,靠近茶树,仔细一看,哦,这株茶树果然与众不同,叶芽紫红,叶肉肥厚,叶形椭圆,叶尖微斜,真乃天下奇茗,难怪观音庇佑,3龙鼎护。

魏荫高兴之余,遂小心翼翼地采一些新芽新叶回家制作,经过摇青、杀青、揉青、烘焙等工序后,其茶样特异,香韵非凡,冲泡品饮,不仅满口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,而且齿颊留香,喉底回香,余韵袅袅,令人神清目爽,心旷神怡。魏荫将香茗密藏罐中,视为家珍,每逢贵客临门,才取出冲泡,客人无不交口称赞。

据说,以后魏荫用压条法繁殖几株茶苗,种植于自家的铁鼎里,精心管理,茶季来临时,魏荫选择良辰吉日,敬奉观音菩萨后,方采摘芽叶,精心制作。有一天,一位私塾老师来魏荫家作客,品过此茶后,惊问:“此等好茶,从何而来?”魏荫把观音托梦之事相告,见此茶色泽乌润,置于手心,沉重似铁,且在铁鼎里种植,又是观音菩萨托梦所赐,于是便把它取名为“铁观音”,民间称它为“魏说”,或称“观音托梦说”。

三、铁观音茶的民间传说———王说

当地的族谱记载,关于铁观音茶名称的由来,又有另一种说法,民称它为“王说”,又称“皇帝赐名说”。说的是安溪西坪乡尧阳人王士让,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。雍正十年(1732年)以五经应试中副车。于乾隆元年(1736年)丙辰之春,与诸友会文于南山之麓,见在书轩之旁,层石荒原之间,有一株枝叶茂盛、圆叶红芽的异种茶树,异于其它茶树,故遂移植于南轩之圃,朝夕灌溉,年年繁殖,之后枝叶茂盛,园叶红心。摘制成品茶,其气味芳香超凡,泡饮之后,令人心旷神怡。至乾隆六年(1741年),王士让进京谒谒部侍郎方望溪,并以此茶馈赠。方收后转进朝廷,适逢皇太后生病,服百药无效,经饮此茶却愈。乾隆皇帝即召见方望溪及王士让,垂询尧阳茶史之后,乾隆皇帝观其形,察其色,因其产地在安溪西坪南岩,又因茶品色泽乌润,美如观音,沉重似铁,遂赐名“南岩铁观音”。所以“王说”又称“皇帝赐名说”。

根据上述两种不同的民间传说,引起了铁观音这一名茶的发源地之争,已不是一两天的时间了。究竟“魏说”有理,还是“王说”有理,也有人认为,魏荫是种茶人,他发现铁观音比较可信。王士让是读书人,又做官,他对铁观音茶向西坪以外推广,容易做到,至于推广问题,尤其是在较为闭塞的西坪,应该更是功不可没。产生出了一种“折衷”的说法———“魏荫发现,王士让推广说”。这一说法笔者认为有一定的可信度,也更加确切些。在争论中有一个共同点,即是:铁观音茶发源于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,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。再说,魏荫和王士让均是雍正至乾隆年间人,铁观音茶优良品种的起源,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。现在,省内外懂得“安溪铁观音”的人不少了。2002年9月7日,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安溪县西坪镇“中国铁观音茶发源地”认定牌匾及颁发农业部证书,西坪镇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国家级认定的特产发源地。

提示:请认准铁观音官网,立即购买>>

老侯手机和微信:13859366756(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)本文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。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。

请致电:138-593-66756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