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香型铁观音
清香型铁观音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冲泡出的茶水汤清水绿,观其茶叶色泽翠绿,有一定的观赏价值,嗅其香味与刚采摘下来的味道相差无几。冲泡后我们再细细观察,茶水没有泡沫,香味纯正,这种香型很适合喜欢清淡口感的人群饮用,家庭用来招待亲朋,企业招待客户很适宜。
鲜香型铁观音
鲜香型铁观音也是一种观赏性高的茶品,茶叶可以闻到一股鲜香的味道,色泽也比其它类型的铁观音要鲜艳,除了茶叶色泽上的略微差异,鲜香型冲泡出的茶水也清澈碧绿,这种茶品适合个人,日常冲泡饮用有不错的养神效果,同时也能欣赏茶色。
#p#浓香型铁观音
铁观音的资深茶友一般饮用浓香型较多,口感与前面两种香型相比较为厚重,茶叶的色泽是绿中泛黑或微黄,这种色泽在一般人眼里就不是太好,但是选用浓香型铁观音茶品的茶友基本都是注重其口感,冲泡后茶水颜色较浓,入口甘爽,味道纯正。
韵香型铁观音
韵香型铁观音是一款上市不久的铁观音新香型,它介于清香型和浓香型之间,既有醇厚甘爽的口感,也有不错的观赏性,获得了很多消费者的偏爱。
不管是何种香型的安溪铁观音,整个茶品的冲泡过程都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。一个简单的玻璃杯,撒入一小撮茶叶,冲上热水,茶叶的香味立刻随着热气蒸腾开来,举杯鼻尖深吸一口气,胸腔里满溢的是那一股股的清新,小小的饮那么一口,顺喉而下,齿颊留香,身心仿佛经过了大自然的一次洗礼。
铁观音,究竟有多少种香型或者香味,估计没人能说全的,就算说全了,要对号入座也难。常常邀些茶友品茶,茶汤入口,幽兰香显,当大部分茶友要把这款铁观音断为兰花香型时,一个茶友说汤中有果香,其他茶友再品之下,也纷纷感受到茶汤中的果香。这样的情况平常不过,因为花香和果香本来就没有一个标准的界定,有的花香甜腻,接近果香;有的果香清淡,类似花香,有些花果同长一树,香味自然互通。
要给铁观音的香型做个简单的归纳和分类,只有取官方和大众流行的说法,而太过于民间和小众的香型,只能靠个人体味了。
红红绿绿 浓淡相宜
一般说来,铁观音的香型分两类:浓香型和清香型,这是普遍的也是官方的说法。问过身边的茶友,遵循这种说法的人大概有两种,初学喝茶的人和喝茶有所成的人,前者对自己的看法不自信,后者要向专业看齐,他们的说法如出一辙,“铁观音的香型应该按照专业的茶赛那样分成浓香和清香两类组别。”
浓香型的铁观音汤色橙红,口味浓厚;清香型铁观音汤色青绿,口味清淡,这两类香型对比明显,容易分辨,同时也各具特色,分别有一定的拥护族群。浓香型,馥郁醇厚
浓香型铁观音,又俗称“焙火茶”、“熟火茶”。“浓香型”与“清香型”的差异在于一道烘焙工序,“浓香型”的这道烘焙工序的温度在120℃~180℃之间,“清香型”的烘焙温度一般在70℃以下。由于这道烘焙工序,浓香型铁观音才呈现出与清香型铁观音完全不同的品质特点。
用于制作浓香型铁观音的毛茶的品质,并不是越好的清香型铁观音就越能烘焙出的浓香型铁观音,它一般要求发酵比较充分到位,富有铁观音的浓厚韵味,而且鲜叶要嫩。如果是用空调低温控制发酵的茶叶,用来烘焙浓香型铁观音,效果并不好。如何掌控烘焙的火候,即烘焙的温度和时间的长短,这要看茶做茶了,所有的技术关键部分就在于此,这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累积,或许也是老茶师和年轻茶师的区别所在了。
浓香型铁观音经过高温作用,叶绿素被破坏,颜色变得乌黑或黄绿或微红,色泽变暗。由于水分的完全去除,条索稍轻。香气清纯,醣灶物质的分解和焦糖化使茶叶带焦糖香和甜味感,减少苦涩,口感更顺滑。汤色一般较深,呈“橙红”或“橙黄”。
最早在广东地区,盛行饮用浓香型铁观音。当时还习惯称为“焙火茶”。由于其浓厚的口味和保健功能,浓香型铁观音比较讨老茶人、上了年纪的人和闽北人喜欢。
清香型,清淡鲜爽
清香型铁观音强调的是清汤、鲜度。叶子的成色好,叶子翠绿,这样的叶子就欣赏性,看上去跟刚采摘下来时一样,冲泡出来清汤绿水,香高味纯,很适合欣赏。清香型的茶叶使用轻发醇,烘焙时也要求轻火候,茶叶中的水分保持也较多一点,口感属于轻淡型的,适合日常冲泡和欣赏的,茶叶一般可冲泡5~12次左右,主要是由茶叶的质量来决定。
清香型铁观音具明显的“三绿”,即“干茶绿、汤色绿、叶底绿”。清香型铁观音成品茶外形为球形或半球形,冲泡后清香持久,茶汤明亮见底,嫩香回甘,叶底柔软。
清香型铁观音是受到台湾加工制作的影响,在安溪获得仿制成功。闽南引进台湾包揉制茶工艺,使铁观音茶叶由原来的条形、卷形变成球形,促进了铁观音制作工艺的改革,铁观音制作工艺也朝着香气清高、外形紧结、减少粉末的方向发展,从“浓香型”向“清香型”转变,获得了消费者的欢迎,掀起了“清香型”铁观音热。尤其是年轻人和闽南人的青睐,更受到初学饮茶消费者的欢迎。
“正”、“酸”之分
铁观音的香有“正味”和“酸味’’之分。顾名思义,“正味”是传统、大众的口味,而“酸味”有点剑走偏锋的感觉。相对于“正味”铁观音的传统制法,“酸味”铁观音是一次偶然的失误和遗忘而制成的,这个“偶然”却引发了一场流行。2003~2004年间,“走酸型”的铁观音大受欢迎,到了2006年,“正味”铁观音回归流行。
解读“正味”铁观音
最接近传统工艺的是正炒,制作的铁观音成茶的香型多为‘‘传统正味”型。
正炒做法基本按传统铁观音的制作工艺,多摇青少摊凉让茶叶充分完成走水过程,并及时下锅杀青。正炒做法是多摇少摊,摇青时间长摊凉静置时间短,通常称走水。第一次摇青一般2~3分钟,第二次摇5~10分钟,第三次摇青要适当掌握,小则5~10分钟,多则20~60分钟,当然这都不是的,应按天气及生产条件而变化。每次摇青之间,相隔是大约1个小时。而第三次摇青,要摇到茶青的青气基本消失,花呆幽香起。正炒做法的茶青,在摇青完成后,杀青时间,一定不能超过次日的中午。
正炒做法具有传统铁观音的特征,干茶砂绿色明显,因走水充分汤色黄绿、明亮、透白;汤味滑、活、厚,上等茶花果香浓郁,观音韵明显,回味甘甜,口齿留香;叶底色黄绿,有光泽,底片柔软;安溪茶农自己留着喝的也多数都是这种工艺茶。因此正炒铁观音适合有一定茶龄的茶客,也适合斗茶。
老侯手机微信:13859366756(长按复制加微信)
上一篇:安溪铁观音的基本小知识
下一篇:预测2012铁观音销量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