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观音 > 铁观音百科 > 铁观音品牌 >

华安县铁观音产业升级,品牌带动市场

连日来,华安县各地区茶农正利用天气放晴的有利时机,全面采摘春茶。据悉,首季春茶茶青价格每公斤16元左右。
  
  华安是山区小县,也是省定19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。然而去年,华安农民人均纯收入却达6797.46元,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00多元。至去年底,华安全县拥有茶叶15万亩,居全省第四;全年毛茶产量1.4万吨,居全省第五;茶叶产值12亿多元,居全省第二。茶叶已经成为华安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,其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4%,仅茶叶一项,即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4000元以上。而做到这一切,华安仅用了10年。

  10年光景,华安茶叶怎样发展?对于未来,华安茶叶又将如何选择?

  重振旗鼓  

  自唐代始,华安已有1000多年种茶历史,并曾在19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达到鼎盛。但是,随着1984年茶叶派购取消,华安茶叶由于管理水平低下,加工技术粗糙,效益日渐低下。“品种不好,且只重产量、不重品质。”华安县茶叶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林荣杰难忘那种尴尬。

  拐点出现在1998年初。省茶科院专家在仙都镇的一次调研,为华安茶叶引出了振兴之路:“华安,特别仙都的土壤、气候等条件,与毗邻的安溪极为相似,而且生态环境得天独厚,适宜铁观音的种植。”

  于是,从仙都镇8亩铁观音示范片起步,华安茶叶走上了以铁观音为主打的发展征程。不久,华安举办首届茶王赛,铁观音“茶王”以50克1.8万元的天价成交。

  2000年,“兴茶富民”战略提出,华安茶叶走入了快车道。如今,华安已成全国第二大铁观音生产基地,全县拥有茶叶初制加工企业6000多家,精制加工企业50多家,加工、营销龙头企业30多家,实现劳动力转移4万多人。

  茶农回首往昔发现,近年家里的收入,超过了10年前的10倍。仙都镇上苑村蒋志端,2004年花10多万买车,又在2005年花80万建房。“种茶以前,在家做米粉,年收入最多1万元。”蒋志端说,“现在,种20多亩茶,年收入10多万。”仙都种茶占全县茶叶1/3强,去年人均纯收入9945元。最北的湖林乡,现已种茶1.6万亩,人均纯收入则从2003年的2092元上升为去年的5320元。

  以质求胜  

  与邻近茶叶主产区相比,春夏暑秋4季茶,在华安均可提早20多天采摘。“这个时间差帮助华安茶叶抢先一步占市场。”林荣杰说,“而且,12月中下旬,还可多采一季‘冬茶’,填补市场空白。”

  有了自然条件赋予的优势,茶农们大胆创新种植加工方式。传统种茶在山腰上,华安茶农却在大田里种茶。“相比山梯田种茶,大田种茶密植度更高,生长快、产量大。”林荣杰说,另一好处,是可对种植5-7年的茶园,水旱轮作,实现茶叶种植良性循环。

  装上空调“伺候”茶叶,这在华安也屡见不鲜。铁观音是半发酵茶,好坏除了茶青质量,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发酵环境。“空调制茶可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,人为控制温度湿度,调节出适宜茶青发酵的环境。”林荣杰说。

  为了科技兴茶、质量立茶,培训茶农也被当做一项基础工作年年落实。省农林大学、省农科院、省茶科所的专家,多次受邀对茶农现场指导。至今,接受培训的茶农已达上万人次,涉及密植、修剪、改土、施肥、防虫、采摘、加工等一系列技术。茶农学会了如何提升鲜叶质量,为加工优质茶叶奠定了基础。特别是施肥、用药方面,在专家引导下,茶农开始施农家肥、有机肥、专用肥,用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的农药,甚至生物农药,以降低茶叶农残物。

  茶农素质提高的同时,2005年,华安投入200多万元建立了茶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,定期对茶叶进行“体检”,控制茶叶农残,还要求,加工时必须使用电或液化气烘茶,既净化了加工环境,又保证了茶叶品质。

  品牌拓市  

  “有品无牌”、“有市无场”,一直是华安茶叶的短板。林荣杰说,从长远看,没有品牌,就没有竞争力,更没有市场。

  品牌战略首先统一,“单兵作战”不见了,代之“兵团作战”,由企业抱团出击,以集群效应打造品牌。一方面,全县茶叶统一冠以“华安铁观音”品牌,企业在统一冠名下使用不同商标,多形式、多层次对外宣传。另一方面,在全国各地举办多种形式的“华安铁观音”推介活动,扩大知名度。自信品质不输人的华安茶叶,开始频繁参赛,为品牌造势。从1999年全国第三届“中茶杯”名优茶评比拿下一等奖至今,华安茶叶在省内外的名茶评比、茶王赛中,夺下多个奖项。闯出天地的华安茶叶,渐获认可。全县通过QS认证的茶企已达19家,“佳香源”连续三年荣获福建省铁观音名茶称号,“哈龙峰”、“二宜楼”获得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。去年底,“哈龙峰”还成为全县首个“中国驰名商标”。

  2007年12月16日,第二届海峡两岸茶文化节暨华安铁观音交易会开幕,投资8000多万元的全省第二大茶叶交易市场——华仙茶都正式落成启用,华安茶叶实现了家门口交易。随着天福集团华安分公司的建立,华安铁观音也顺利借助其营销网络进入了天福800多家全国连锁店。

  华安还主动向外拓展营销网络,引导企业创办专卖店、连锁店,抢占市场份额,到省外新办茶叶专卖店、连锁店的企业,将获得一次性奖励5000元。目前,全县在省外共有110多家茶叶营销店,1000多支走南闯北的茶叶营销队伍,并在北京、上海、重庆、广州、深圳等地建立了茶叶专卖点。

  转型升级  

  实现增收的华安茶叶如何再上新台阶?林荣杰说,转型升级势在必行,并且正好可以利用眼下良好发展的惯性加快这个过程。“种植面积保持稳定,重点抓质量。华安茶叶中档居多,高端产品应当尽快开发。”对此,哈龙峰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火城也深有同感。

  提升档次,质量首当其冲。林荣杰说,下一步要加快发展无公害茶、有机茶,按绿色标准生产茶叶。“田间管理中,如何合理密植、如何施肥无污染、如何用药无残留等等,都要制定严格标准。加工过程也要在行业内全面普及标准意识、质量意识,控制任何可能的污染。”

  今年,华安正在申报国家级铁观音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县。如果成功,将是全国之首。基地规划面积3万亩以上,无论土质、水源,还是农药、肥料,都须符合绿色食品的标准。“基地建成,将会推动全县茶叶转向绿色标准化。”林荣杰说。

  转型升级,少不了龙头企业的带动。“哈龙峰”、“二宜楼”的年产值已近亿元,“还不够,起点高、规模大的龙头企业,仍要扶持,还要培育壮大一批新的省级龙头企业。”林荣杰说,龙头企业在品牌打造、市场开拓上优势突出,而且有实力培养高素质的茶叶人才,对关键技术进行科研公关。

  对于从茶叶中获益的企业、茶农来说,获益之本也并未被遗忘。“华安全县都是国家级森林公园,保护好了这一优势,今后发展生态茶园才不会是无本之木。”刘火城说。近年来,哈龙峰、佳香源等企业正在探索实行“山顶种树、山腰种茶”的新模式,恢复当初开山种茶破坏的生态。种茶面积最大的仙都镇,还结合土楼申遗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,从2007年开始,完成了6个村7000多亩茶园的生态绿化。一度略显光秃的茶山,又见绿意葱茏。

提示:请认准铁观音官网,立即购买>>

老侯手机和微信:13859366756(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)本文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。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。

请致电:138-593-66756在线客服